明星 > 明星新闻 > 【胡月】朗诵专辑出版发行 听听“月瑟”- 用声音捧出诗歌的玫瑰(图)

【胡月】朗诵专辑出版发行 听听“月瑟”- 用声音捧出诗歌的玫瑰(图)

由商道书院策划的《听听月瑟—胡月朗诵专辑》日前由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作为天津朗诵界中坚力量的代表作,该作品融会古今中外,展现出朗诵艺术的独特魅力,具有较高的艺术鉴赏价值,带给听者真诚和温暖的感受。天津广播电视台播音指导胡月近日接受了渤海早报记者独家专访,她坦言,朗诵如一个被点化后的精灵,带朗诵者进入文学创作者的思想与情感深处,对视对话,同悲同喜,带动着自己的声音创造出一个新的艺术生命。

1

专辑隐喻人生四季

胡月对诗歌朗诵的热爱始于上世纪80年代,在她心中,那是一个空气里都弥漫着诗歌气息的年代,一个天空中照耀着激情的年代。30年后,人们行色匆匆,几度沉浮,诗歌的气息似乎慢慢消散。此时,《听听月瑟》专辑的出版如捧出珍存于她心底的“诗歌的玫瑰”,通过有声语言再创作,令人停下来,看看风景;静下来,听听“月瑟”。

《听听月瑟》由胡月本人编辑整理,分为四部分,收录40个作品,无论生命的“律动”与炽热的“恋曲”,抑或秋日的“歌吟”与静默的“独白”,都诉诸听觉。从选择篇目到编写赏析导语,再到录制合成,历经春夏秋冬,恰与专辑的四部分所隐喻的人生四季应和。这也是她在40岁之后通过经典作品的洗礼,对自己进行一次梳理和沉淀。

谈到录制体会,胡月向渤海早报记者坦言:“朗诵以情感为生命,而情感的生命借生活为氧。因此对生活的热爱,有助于体察细微或宏大的情感,并深沉地裹挟于亲情、友情、爱情之中,声音的表达才能发自肺腑,发出的每字、每句才能让听者呼吸到真情的空气。而朗诵就是要去点燃听者心里的‘炮捻儿’,照亮大家心中的理性之光,引出心底深处的情感之泉。能与听者达到心灵共振、情感共鸣是朗诵作为艺术产品呈现给大众的初衷与归宿。”

专辑录制、发行期间,得到天津电台“人才成长基金”的支持和中国作家协会的大力协助,胡月的恩师关山悉心指导并在专辑中友情朗诵了鲁迅的《一件小事》,播音名家刘杰、小说频道新生代主持人柴巍友情助演,天津电台刘杰工作室参与出品。

2

下基层是一种历练

胡月从小受朗诵启蒙,她的父亲曾经演过话剧,带给她很多启发和影响。每当参加朗诵演出前,胡月都会站在床头,穿一件萌萌的小裙子,对着模拟观众的父亲演练,得到指点。步入中学,胡月已在朗诵方面小有名气。就读天津汉沽一中的6年时光里,她接触了大量文学作品,也尝试自己写诗、写小说。高中阶段加入文学社,学校常与汉沽文联搞同题小说创作,胡月的文学功底得到很多训练。

此后,胡月顺理成章考入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作为学校朗诵艺术团成员,曾多次获奖,蝉联两届天津大学生朗诵大赛冠军,并引起天津电台关注,毕业后被选用为播音员。与现在的采编播综合一体化相比,过去的分工较为单一,但胡月最初进入栏目组时,却未直接走上最喜欢的播音员岗位,而是被领导推上一线记者岗位。那段日子里,胡月扎扎实实地深入基层,如火如荼地做了很多专稿与深度调查。她很感激那段经历,让她对生活、对群众有了深刻的了解,对她的播音主持生涯是一种滋养。如今处于管理岗位,她直言,更加了解了一名播音员主持人的背后,有着这么多人的付出。

胡月主持过天津电台多档节目,完成了多部长篇小说播讲。一路走来,她在业务上不断追求,下了很大的工夫,对朗诵也一直坚持。她认为,主持在语言形态上是生活口语,会有逻辑性、描述性的东西,而平时阅读文学作品多了,自然会借鉴到新闻语言里,增添文化与艺术色彩。在胡月看来,很多搞语言的人,对于朗诵都是十分敬畏的,“讲评书、播小说好,不一定朗诵好。朗诵的唯一标准是打动听众,以生活的映射和感情的释放,替听众诉说其情感深处的东西,那一刻我们心心相通。”

3

提升境界表达自己

朗诵追求真与美,需多年生活历练产生共鸣。胡月称,声音只是外壳,朗诵要真诚地融入生活里去,而不是停留在表面化,“要从内容和情感出发。每一位作者都有独特的人生,甚至是坎坷和痛苦的,才出得来好作品。如果不理解作品内在的感情和人生经历,只是语言表层的东西感动不了别人。”

网络“薇电台”日前播出了由胡月朗诵的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山陀尔的作品《我愿是急流》,其声音圆润、饱满,富有激情。胡月告诉渤海早报记者,她在大学时便对这首爱情诗篇滚瓜烂熟,在各种场合表演过,而过去她觉得诠释得很成熟的情况下,却被老师关山点评“还是缺少情”。胡月说:“我当时觉得情已经很丰富了,但是后来体会到,情依然不够,那种真正为爱付出的情没有到位。‘山里的小河在崎岖的路上、岩石上经过’,多美啊,可美的背后是什么,是毁灭自己,付出全部,给自己爱的人,这种对爱的投入乃至牺牲才会成为一种由衷的快乐。领略到这样的境界,终于明白关山老师指出的‘情’即在此。”

胡月称,朗诵的技巧实在是太美了、太丰富了,一首诗的语象,也许一小时也分析不完,而她最大的体会则是理解作品要实实在在,发真声、透真情,这也是内心情感积累不断丰富的过程。她表示,现在自己的朗诵已不像过去那样强调技巧,强调声音如何之美、如何之亮,而是强调内在的故事性,好像在讲自己的故事一样,“再处理出来的语言的高低错落已不是有意设计,非常自然、妥帖,可能这也是所有艺术最终的归宿—不是有意地给予,而是表达自己。”

4

朗诵也是社交手段

歌颂是朗诵的功能之一,胡月对此有新的理解,即用朗诵的方式交流生活中细微的感受,也可以打动人。作为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特聘教授,胡月近些年开始讲授朗诵,“其实朗诵离大众的生活并不远,也可以成为一种社交手段。有些事情、道理讲不明白,灌输也不容易接受,用诗表达,会给人心理上的改变。”

在朋友圈聚会时,尾声常常有个小项目,由胡月朗诵一段。有一次,胡月选了一首现代诗,由甘肃礼县“70后”诗人包苞创作的《婆婆在给满屋的桌椅说话》。她说:“婆婆年龄越来越大,同龄的伙伴都离开了,孩子们也都搬到城里去住了,尽管很心疼她,但老太太不愿离开老宅子,坚持每天跟饱含岁月痕迹的桌椅对话。诗就讲述了这样的场景。”胡月的这段朗诵,让在场很多企业家朋友非常动容。她说:“诗歌其实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交际语言,诗句高度的凝练深入人心,感染人心。朗诵达到这样的人际交流、情感交流的目的,我觉得特别好。”

朗诵为什么能够唤醒心灵,燃烧激情?胡月认为,朗诵不是说大白话,而是源自艺术语言,依据文学作品,其中蕴含着思想,映射着精神,渗透着人类相通的喜怒哀乐,“成功的朗诵者创造着另一种形式的艺术语言,使沉默的文学语言具有人际交流的活力。它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情感变化之中使文字对心灵的撞击增值加倍,离心更近,更加真切。”
点击阅读原文
本新闻转载自:网易新闻 | 作者:网易新闻

继续阅读

      城市生活网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城市大全 | 连锁品牌网 |
      CopyRight(C) 2003-2024, I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60535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