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 > 明星新闻 > 凉意中的暖,与暖意中的凉--【是枝裕和】的电影 天堂电影小组 电影

凉意中的暖,与暖意中的凉--【是枝裕和】的电影 天堂电影小组 电影

凉意中的暖,与暖意中的凉

——是枝裕和的电影

1995年,日本导演是枝裕和携电影《幻之光》参加威尼斯电影节,开启了他的电影之路。至今,他仍算不得大红大紫,却已形成自己鲜明的风格。他不紧不慢地拍摄出《下一站,天国》、《距离》、《无人知晓》、《奇迹》、《步履不停》等佳作,也不断收获奖项。2004年,年仅14岁的柳乐优弥因主演《无人知晓》一举摘得戛纳电影节最佳男主角的桂冠,成为最年少的影帝。2013年,电影《如父如子》获得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

对琐事的热爱

是枝裕和曾在回答为何拍摄《步履不停》这样一部没有什么情节的电影时说:“因为发生了重大的事件而产生了一部电影,这种情形到处可见。但我就是想拍一个什么事都沒发生,但却很有趣的故事。因为大家人生当中并不会常发生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件,但是日常生活却很有趣不是吗?”相比于其他是枝裕和的电影,《如父如子》算是一部“有情节”的电影。

野野宫良多夫妇属典型的中产阶级,丈夫外形俊朗,事业有成,妻子温婉可人,六岁的儿子乖巧懂事。家庭里弥漫的温馨气息却在某一天被医院打来的一通电话搅散——原来朝夕相处六年的儿子并非亲生,一个护士为报复社会调换了两个孩子,两个家庭——野野宫与斋木家顿时陷入痛苦与混乱。

影片中,所有事件的发生、进展,依然通过“琐事”表现,即使是对簿公堂这样重大的事件,也只有当事人简单的陈述,甚至没有道德评判。影片的绝大多数时间,是展示两个家庭的会面、吃饭、游戏及与两个儿子的相处。

日常生活由琐事构成,琐事构成影片中的细节,细节体现气氛与人心。斋木雄大在浴缸中与野野宫庆多喷水玩耍,体现出与良多家规矩有礼截然不同的亲切热闹。良多翻看相机里的照片终至泣不成声,是他忽视一个孩子的依恋之心之后的悔恨。《如父如子》即通过无数细节表现两个家庭渐渐由疏离到熟悉,由抗拒到接受的过程。

芥川龙之介曾说“为了人生的幸福,必须爱日常的琐事才行。也就是必须爱云的光彩,竹子的摇曳,群雀的喧声,行人的面面相觑,从这些诸般日常琐事之中感到最高的甘露之味。”日本导演如小津安二郎等人都是捕捉日常细节的高手,是枝裕和也是同道中人。

成长是一生的事件

在是枝裕和的影片中,“成长”是必然要涉及的主题。成长的过程在一件件日常小事的堆积中慢慢过渡,最终如船到彼岸般自然完成。《幻之光》中的女主角由美子最终释然于家人的离开;《下一站,天国》中的望月,在五十年的等待之后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安然离开天国车站;《奇迹》中父母分居的兄弟最终不再执着于家庭的完整而明白“世界”的含义。

《如父如子》中,福山雅治扮演的野野宫良多,也经历了一个“成长”的过程。作为无礼、爱占便宜、世俗味浓的斋木一家的对立面,他谈吐高雅,举止得体,辛勤工作,给妻儿提供了良好的生活,但是,却并不擅长扮演生活中他的角色,尤其是作为父亲:他总是食言,永远没有闲暇陪伴妻儿;他想用钱买来两个孩子的抚养权,不顾及他人的感受;作为儿子,他长期不承认用心照顾父亲的继母……他有责任,有担当,却显得自私冷漠,自大冲动。

意识到儿子并非亲生之后,与庆多和琉晴两个孩子相处,与斋木雄大一家的交往,使得温暖柔软的气息慢慢来到,良多变得不再那么生硬、严肃,而渐渐感性。当琉晴拿着水枪推开门时,他拿起吉他与之“对打”,而妻子拿着吸尘器加入“战斗”,快乐渗透到这个家庭中来。

关于两个孩子最终在两个家庭中的去留,影片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结局,影片结尾,家庭成员在斋木家的电器店中聚齐,镜头拉远,画面深处传出笑声,这是个温暖的预示,但并不是两个孩子最终的归宿。在真实的人生里,孩子与父亲母亲都仍需要成长,因为生活毕竟不是电影,柴米油盐仍是最最磨人的钝器,虽钝,却可以伤人。

缺页的书

《如父如子》2013年5月18日在戛纳上映,播放完毕得到现场观众长达十分钟的掌声,导演与影片主演也都感动落泪。当届评委会主席斯皮尔伯格认为影片拍出了东方人的隐忍与克制,感动之余,斯皮尔伯格也与是枝裕和达成翻拍意向,斯皮尔伯格有可能亲自执导美国的翻拍电影。

所谓隐忍与克制,在东方的生活与艺术中是常见现象。“发乎情,止乎礼”是一种克制,中国画中的空白也是一种克制。恰到好处的克制没有刻意成分,水到渠成。在是枝裕和的影片中,最淡远最克制的影片,当属《步履不停》。《如父如子》在情感的浓度上更稠密一些,但在西方人看来,已是隐忍克制的典范了。

《如父如子》的克制,体现在情感与风格上,情感充盈却不煸情,全片清静淡远,细节点到为止。假如人生是书,或者电影是书的话,《如父如子》是缺页的书。整体看,它是完整的,翻开,却有一些故意的缺页,这些缺页提供给人们想象。观影者的想象与情感填充起这些缺失的部分,就像《奇迹》一片中老人制作的传统点心,“淡淡的,却有嚼头”。

报复社会的女护士的生活,良多父亲与继母的故事,医院在调换孩子事件中的责任,是情节上的“缺页”,它们并不影响观影的感受。与孩子相处中大量的细节表现的意义,如放风筝,两家人一起照相,在餐馆点餐结账,良多与捕蝉人的对话,也都有“缺页”,需观众放任想象。影片完成之后,其实,是属于观众的,观众的理解造就了无数部新的电影。而宽容、克制、简淡、温暖,成为《如父如子》的标签。

是枝裕和的影片,大多取材于家庭,描写日常琐事,情节简单,节奏舒缓,音乐清淡悦耳,常有温和暖意充溢。在《步履不停》的访谈中是枝裕和说:“我想要描写的就是日常生活中的悲剧,欢笑,和残酷。”细看《如父如子》,想象两家人以后漫长的生活,是不乏“残酷”的因子的。

凉意中的暖,与暖意中的凉,是是枝裕和的电影之味,也是日常生活的味道。

点击阅读原文
本新闻转载自:时光网 | 作者:时光网

继续阅读

      城市生活网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城市大全 | 连锁品牌网 |
      CopyRight(C) 2003-2024, I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60535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