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 > 明星新闻 > 【洪晃】:“原创崛起”能误导一代人

【洪晃】:“原创崛起”能误导一代人

洪晃,BNC(薄荷糯米葱)投资人,《世界都市iLOOK》杂志主编兼出版人。

母亲章含之曾是毛泽东的英文老师,外祖父是著名民主人士章士钊,因其家世和大胆言论被媒体称为“名门痞女”。著有自传《我的非正常生活》、杂文集《无目的美好生活》等作品。

 

洪晃始终坚持,没有绝对的原创,原创来源于生活,不是凭空造出来的。“原创崛起这个话题能误导一代人,可以继续埋汰中国设计师几十年。”如果过分强 调原创和想象力只能得到一批又一批废物——不好用的设计品。她对第一财经说:“原创需要的是表达能力,如果一个文化对孩子的教育从‘听话’开始,这也不能 鼓励年轻人学会自我表达,归根结底,原创需要独立思维能力。”

1999年接手《世界都市iLOOK》时,洪晃一心想办“一本给有头脑的女性的时尚杂志”。到了2015年12月11日,她在微博撰文告 别,“(我)努力想做中国生活方式,但是iLOOK这个名字已经归属为时尚类,所以终于选择结束了这个名字的使用。”文末大大的签名旁,是她的自画像,短 发、盘扣长衫、背BNC斜挎包,54岁。

从著名的北京史家胡同51号走出的洪晃,并不是一个知难而退的人,她曾磨着王朔、吴文光、芒克、皮力等文艺界人士给新接手的杂志写稿绘画,王朔驳不 了她的热情,登场就写,“我早就想骂骂这些小狐狸精了”。时任《三联生活周刊》主编的朱伟也看出了洪晃的踌躇未定和“时尚包袱”。“她挖苦减肥膏,说是在 腹部捂出了痱子,批判时尚的攀比,认为生活本身比时尚美得多。”人们诧异,连洪晃自己也陷入迷茫:这不是一本时尚杂志吗?怎么有点反时尚?

也许停刊没什么好哀悼的,2015年本就给了一些经营不善、试图转型的报刊一个体面离场的良机,对执着于理想还是迎合经营之间徘徊的洪晃更是如此。 “我真的对一本纯时尚类的刊物没有任何继续办下去的兴趣。”她在答复《第一财经日报》的邮件中写道,“我觉得中国不缺时尚类刊物,不缺时尚,缺的是发掘生 活中乐趣的杂志的勇气和耐心。”此前,同一集团旗下还拥有4本杂志,都逐一关闭,“我做互动媒体集团其实是不成功的。”这位当年毅然辞去外企高薪、回国创 业的出版人这样反思。

多年前,《世界都市iLOOK》也曾出现经营危机,“因为时尚的话语权不在中国人手里头,在伦敦、在纽约、在米兰、在巴黎,人家说了算。”洪晃更加 意识到,中国若没有原创设计,就没有时尚话语权。为了突破困境,她主张杂志转型,专注报道中国设计师,为中国原创发声。BNC(Brand New China)就是这样诞生的,读者在杂志上看到心仪的设计师品牌,往往找不到渠道购买,那干脆把这些品牌聚在一起开一家集成店。洪晃还给它取了一个市井又 玩味的名字“薄荷糯米葱”,听上去和她一样略带痞味。

BNC扎根三里屯北区已有五年,今年重新装修升级,还引入了外部资本。“以前的小打小闹至此告一段落了。”洪晃开始有点不习惯,比如对于设计师的选 择,如今不是单一地评论设计的好或坏,还要看给店铺经营带来的收入。“我原来也是想做10 Corso Como那样的买手店,觉得好酷。但这种公司除了零售,最后都有另外一部分,比如组织公关活动、靠政府补给、靠房地产商恩舍一下房租什么的。”

洪晃是心高气傲的,她宁愿守着BNC的540平方米自留地精打细作,不愿像栋梁那样“开枝散叶”,后者在上海长乐路的新店12月刚开业。但如果不计 代价,她还是想将BNC开到国外,在米兰、纽约开店。“如果能够把中国人对生活方式的追求,用物质语言、设计语言表达出来,而且在制作过程中保证质量,我 相信这种中国产品是世界需要的。”

12岁出国,喝了一肚子洋墨水的洪晃曾自诩“时尚圈中最有文化的,文化圈中最懂时尚的”,不过她也不避讳回国后“啃了一嘴泥”。一次,她和同事来到 当时上海最高档的百货公司美美的拐角,拜访一个叫老于头的报摊老板,因为他那里的高档生活刊物卖得最好。倔老头不领情,随手就把她们递上的中华烟扔在淮海 路上,又把洪晃妈妈章含之的签名书丢在一边,后来还到处跟别人讲,章含之的女儿被他骂跑了。

现在的“海归”优越感多得多,从中央圣马丁等名校毕业的年轻人轻而易举地站上了国内时装周的T台,有的直接带着毕业作就走了处女秀,镁光灯之下,那 些年轻的面庞早早地沐浴了成功的光芒。有人说“海归”良莠不齐,正在失去竞争力,洪晃不这么觉得。“他们在海外生活过,对西方设计反而不是那么崇拜,更知 道要把中国文化融入设计,才能有区别感、有个性,而且他们懂得尊重知识产权。”

为了鼓励优秀但经济困难的学生,洪晃曾设立iLOOK/BNC奖学金,但只做了一年就不了了之,因为这些钱对学设计的学生而言,显得“小打小闹”。 “中国时尚的故事刚刚开始,现在的中国设计师都是开荒的人。我很佩服这些年轻人。毕竟我们的设计师生活在一个宽容甚至纵容抄袭的社会环境和法律环境中,坚 持原创是很艰难的事情。”

不只是时尚设计,中国的原创设计数十年来被批评“缺乏想象力”。“只要在中国设计师作品中没有看出明显的山寨某国际大牌,就已经谢天谢地了。”前几 年,洪晃热衷于推介中国设计师,希望年轻人能把中国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再设计,从而回归日常生活。但她失望地看到:少之又少的设计师拿中国元素炒作一把,骗 得一些游客的外币,其他的都很小众。“从服装到烹调到生活习惯,我们都应该在中国传统中去发现自己的生活智慧和审美。因为没有我们独立的审美系统,我们就 不可能有跟西方审美交流的可能性。”她在一篇专栏中写道。

 

点击阅读原文
本新闻转载自:第一财经日报 | 作者:

继续阅读

      城市生活网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城市大全 | 连锁品牌网 |
      CopyRight(C) 2003-2024, I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60535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