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 > 明星新闻 > 【张黎】就是这么牛:不屑炮制寻常豆浆 只做大菜【佛跳墙】

【张黎】就是这么牛:不屑炮制寻常豆浆 只做大菜【佛跳墙】

张黎在《少帅》片场。

张 黎

由文章、李雪健、宋佳等众多实力演员联袂主演的48集历史大戏《少帅》正在北京卫视热播,该剧是导演张黎继《走向共和》、《大明王朝1566》、《中国往事》、《人间正道是沧桑》、《圣天门口》、《四十九日·祭》之后,在历史题材领域诞生的又一部重磅作品,也是近年来少有的人物传记类佳作。日前记者访问了张黎,请他谈谈自己对于影视作品的创作心态。

熟悉张黎的观众都知道,张黎以往的作品,因拍摄手法贴近电影以及对历史的强烈反思,总能吸引到不少观众。他善于从现代语境去解读历史,他看待历史的方式是“没有绝对的反派,只有特殊情境下催生的人类悲情”,他执导的《大明王朝1566》被一些评论评价为:迄今为止所有演绎封建王朝历史的“大戏”里最具现代意识的。

此次张黎将传奇将军张学良跌宕起伏、坎坷辉煌的人生进行荧屏呈现。百年来,西安事变作为影响了整个中国近代史格局和走向的转折点,其关键人物张学良一直备受争议和符号化的定性。张黎在经过大量史料搜集和考究后,摒弃时代的庞杂,力图透过镜头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的“另类”张学良,正如他在采访中所说,张学良有着“另类的父子情,另类的男女情,另类的师生情,另类的同僚情”。

张黎说,他并没有将《少帅》单纯当做一部历史戏来拍,而是着力展现了一个“另类生命的成长史”,将张学良如何从一个纨绔少年成长为一代名将的故事娓娓道来。剧中,张学良的成长蜕变,他的喜怒哀乐,他的道义担当都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历史是过去时,我们拍历史剧其实不在于表现人物曾经做过什么,经历过什么。从创作角度看,我们更希望描述他可能做什么,或者他可能怎么做。”

历史上,对于张学良的评价褒贬不一,也让电视剧《少帅》颇有争议。有人认为不应该为这样一个人“树碑立传”。对此张黎表示:“我们看历史人物,要看他在历史中的作用,不管是正面还是反面的。至于私德这件事,我觉得不能当做定位人物的标准和基础。可以坦率地说,张学良这个人物是改变中国现代史的。各位今天坐在这里,我们的生活都跟张学良当时一手策划的西安事变有莫大的关联。写一个人物的成长史,我们也大可不必把他放在一个有关道德的天平上来评判。”

一直以来,作品都是以历史题材居多,张黎也被贴上了“历史剧专业户”的标签,但张黎对这一标签并不喜欢。“很多投资方可能觉得我挺会拍历史片,就老找我。其实我也愿意拍一点现代题材的戏。”他也谈到拍历史题材对自己的影响,“不能说成为专家吧,至少成为了一个知晓者。拍历史戏对我个人的知识储备、包括对我的价值观、看待外部世界的方法都有很大影响。中国的历史,尤其对男性来说,它是有瘾的,它跟你的生命有关,跟你的遗传有关,跟你所有的因子有关。学英国史,学法国史,学美国史,是学习,但当你读中国自己的历史,是回顾。每个人骨子里都会有这种问题,我是谁?我从哪儿来的?中华五千年,历史会让你不自觉地进入,希望能进入得再远一点,这种吸引非常有意思。”

张黎的电视剧常常被指“太文艺”,甚至有人称其“不接地气、不迎合大众”。对此张黎曾表示,“接地气不是我的风格。一部作品我期望它有一定的引领作用。”张黎解释道:“接地气是什么?当下能发生作用的叫接地气。立竿见影、药到病除,这叫接地气。饿了,巧克力一吃不饿了,这是接地气。但是这跟你真正坐在餐厅里品味一道道美味佳肴是不一样的。你拍戏是为了充饥还是为了享受?这两者本身都没错。对观众而言,你早晨起来喝碗豆浆,没经过舌头直接进了胃里,你是记不住的,但你一定记得某年某月某日吃佛跳墙的感觉。”现在的张黎,更愿意实心实意地给观众奉上一碗佛跳墙,而不是充饥的豆浆。

点击阅读原文
本新闻转载自:中国日报网 | 作者:中国日报网

继续阅读

      城市生活网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城市大全 | 连锁品牌网 |
      CopyRight(C) 2003-2024, I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60535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