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 > 明星新闻 > 《原谅他77次》编剧【李敏】:女人无论几岁都有颗少女心

《原谅他77次》编剧【李敏】:女人无论几岁都有颗少女心

■李敏寫《原諒他77次》與閨蜜讀者交心,重新思考愛情路上的波折。陳添浚 攝

知名才女編劇李敏今年先後有驚慄片《失眠》、動作片《拆彈專家》、愛情片《原諒他77次》等作品亮相大銀幕,題材不但廣泛,故事還被讚寫實夠「貼地」,成功捕捉時下社會脈搏。趁?《原諒他77次》在全城掀起熱話之際,無論是編劇、寫小說,還是填詞同樣了得的李敏抽空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暢談現代年輕男女戀愛觀、創作靈感不輟之道,以及文字工作者的現況等。一身時髦打扮、梳?一頭筆直長髮的李敏笑說,她和所有女人一樣都有一顆年輕「少女心」,創作時又對任何新事物都抱?刨根究底的好奇心,例如自己還經常鑽研心理學論文研究人類複雜的內心世界,務求把筆下角色寫得活靈活現,因此對已經有兩個女兒的她來說,年齡絕對不是創作的限制!■文:香港文匯報記者陳添浚

李敏曾為《喜劇之王》、《大丈夫》、《師奶唔易做》、《雛妓》等香港人耳熟能詳的電影執筆,電影《原諒他77次》改編自她上年推出的同名小說。李敏憶述創作《原諒他77次》的緣起:「我年輕時寫過愛情小說,隨?人生階段不同,也開始涉獵偵探小說、歷奇小說等。後來這些看過我愛情小說的fans都長大了,跟我說很懷念以前戀愛的日子,而連我的女兒也開始有男仔追,所以我就埋頭寫了《原諒他77次》來跟我的閨蜜讀者交心,重新思考愛情路上的波折。」

李敏已經是兩名女兒的媽媽,但她卻寫下了一個反映時下年輕情侶愛數另一半缺點的「貼地」愛情小品故事。「首先,創作人不應該受自己年齡所限,她要觀察社會上每一個人,不論對方比自己年輕還是年紀大。再者,每一個女人無論年齡多大也有一顆少女心,都會喜歡Hello Kitty。其實男人也一樣呢!無論多大也會喜歡看足球,追尋那份年輕人專屬的energy。」李敏眉飛色舞地說道。

電影上映了一段日子,就?電影的愛情觀的討論不斷在社會發酵。電影中阿Sa飾演的Eva將情人Adam每次讓她心碎的事情都寫在日記上,很多男仔看完電影戲言這部戲簡直是愛情的「死亡筆記」,直斥Eva的行為很港女,電影唱衰港男云云。李敏不反駁這種論調,認為的確有反思的空間,不過她為自己的故事辯護。「電影中第一個性格很港女的角色出現在西片《90男歡女愛》(When Harry Met Sally...),其實社會發達到某個程度,有學識的女仔就自然有獨立思考、對男仔有更高要求。而且香港電影圈拍了很多陽剛味強的戲,那些追女戲其實很侮辱女性呢!所以也想試一次用女性角度幫姊妹們發聲,讓片種多元一些。」

和男性觀眾不同,女性觀眾把電影當成是愛情ETV(教育電視),很多師奶甚至特意帶自己的女兒入場。「因為情竇初開的少女不會知道愛情的道路是這麼崎嶇不平,不會聽父母好言相勸,腦裡只有戀愛中開心的事,所以把她們直接帶入場是提早給她們心理準備最好的辦法。」李敏還透露,這部電影對很多女性觀眾帶來很大衝擊,「有些拍了很多年拖而最終分開的女性觀眾看完後就大喊,因為電影勾起她們的慘痛經歷。甚至有一位觀眾看完後第二天在社交網絡公佈離婚。」

儘管被大讚情節很寫實,但我們也不敢反問,難道那種至死不渝、刻骨銘心的堅貞愛情就真的一去不復返?難道互數對方缺點的港男港女愛情才是21世紀愛情的真諦?李敏卻不覺得這是一種倒退,「畢竟時代變了。現在這一代多了選擇自由,也比較會為自己?想。如果做的所有一切都只是為了保持長久的關係,就會像電影中小紅姐一樣只能事事忍讓,自己躲在廚房裡哭泣。《星聲夢裡人》的Mia不也挺自私嗎?但觀眾依然很欣賞她的才華。」

不過,也有一些事情在時間的巨輪中保持?久。在電子化的年代,Eva一直保持手寫日記的習慣。李敏謂:「不騙你呢,我身邊還有很多女性朋友有寫日記。不只書店,連賣女性衣服的時裝店也會有賣日記的專櫃。我想是因為親筆書寫的字跡、溫度才會有情感吧。正如寫遺書你也不會用電腦打,所有私密的事情不是親手寫都不可信。」

新聞出身 再修心理學

《失眠》、《拆彈專家》、《原諒他77次》都是「李敏編劇、邱禮濤執導」的組合。李敏笑言,她和邱禮濤都是「某一代的文青」,互相認識了很多年,而且邱禮濤總是給予編劇很大自由度和尊重,和編劇有傾有講。「正如你做記者,如果稿件被編輯改掉,也會想先被知會,明白自己做錯什麼。但有些編輯也好、導演也好,一句『我有權改!』就把你打發掉。倪匡說自己一字不改,我不會一字不改,但總要給人理由。」此外,兩人也因為同樣喜歡嘗試新題材而特別合拍。「他不喜歡被定型,所以和他合作可以學到很多新事物。我以前大學時讀新聞系,所以習慣了做資料搜集,努力做一個通才。」

喜歡吸收新知識的李敏,九月還即將在港大修讀心理學碩士課程。「每個人都有一些行為和想法你是想不透的,在書本上才可以找到答案。」更重要的是,心理學對創作也有莫大裨益。「近年香港電影也有很多圍繞抑鬱症、活躍症、老人痴呆等題材,因為香港的確正在面對很嚴峻的精神健康問題。心理學也有助刻畫角色個性,例如《拆彈專家》也有一個心理醫生的角色推動劇情。」

寫小說、編劇、填詞樣樣皆精,但李敏自己有沒有偏好呢?李敏不忘自我心理分析一番。「我看完心理學學說就知道自己有活躍症,只做死其中一項一定會覺得很悶。小說就像單身生活,不用和別人交代;填詞就像寫信佬,為朋友、聽眾而寫;電影就像一個家庭,劇本中的文字部分由我負責,但導演、演員、美指也會將他們的心思加進劇本。觀眾看完電影後覺得是個好劇本,其實不只是編劇文字水平好,也有團隊其他人的功勞。」

早前李敏曾經表達對於編劇待遇差的不滿,作為一個不折不扣、跨界別的文字工作者,她指文字工作待遇差是一直以來都存在的問題,不過尤其以編劇處境最惡劣。她表示:「我也寫了這麼多年,所遇到的其實已經算是很小事,事後也有很多人照顧我感受。我發聲主要是照顧新入行的年輕人,讓他們入行前有心理準備,自己也有教編劇班,有時看到新人被欺騙也會很心痛。填詞、寫小說反而情況好一點。很多著名的填詞人也為人熟知,備受尊重。作家更不用說了,始終是整個作品的唯一創作人。」

点击阅读原文
本新闻转载自:文汇报 | 作者:

继续阅读

      城市生活网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城市大全 | 连锁品牌网 |
      CopyRight(C) 2003-2024, I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60535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