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 > 明星新闻 > 【刘亦菲】这次进军好莱坞,千里挑一的实力,你期待么?

【刘亦菲】这次进军好莱坞,千里挑一的实力,你期待么?

20年前的今天(1998年6月19日),迪士尼首部以中国元素为题材的动画电影《花木兰》上映。

上映三天票房2300万美元,最终全球斩获3.04亿票房,还获得了奥斯卡和金球奖的最佳配乐提名。

这位来自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巾帼英雄,也成为了迪士尼第8位官方公主。

好成绩的背后,是迪士尼动画一如既往的广泛受众定位在起作用。

首先,动画最直观的受众必然是儿童。

作为一部G级片,《花木兰》显然也充分照顾了小观众们的接受和理解能力。

既然是讲巾帼英雄,必然少不了打仗场面,流血牺牲也在所难免。

但迪士尼尽可能避免了所有可能引发不适的镜头。

木兰被单于所伤,伤口镜头一闪而过,血液也是暗色调,不突兀不刺激;

两军正面对垒,木兰用“炮轰雪山引发雪崩”的机智避免了厮杀的场面;

被突厥践踏的村庄,也只用了被焚毁后的断壁残垣来渲染气氛;

最精彩的是电影结尾大反派单于的死:

木兰在守护神木须的帮助下把单于送进了烟花堆,单于最终炸成了天边的烟花。

照亮了都城夜空,也宣告了主角的胜利。

这些镜头在不影响故事完成度的前提下,尽可能保证了儿童观众的可观赏度。

花木兰的形象也因此被无数国外小朋友熟知、喜爱。

当然,迪士尼更擅长的,是平衡和兼顾。

所以在照顾了小朋友的观影体验之后,成年人在《花木兰》中看到的情感和诚意自然更多。

除了牢牢圈住各阶层受众,迪士尼在《花木兰》中对中国元素恰到好处的运用是其圈粉的最大原因。

这部改编自中国传统民间乐府诗《木兰辞》的美国动画,一开始其实招致了很多中国观众的不满。

尤其是木兰的造型曝光之后,国人纷纷质问为何把巾帼英雄画得那么丑!

而迪士尼给出的回应底气十足:我们研究过资料,那时的人就长这样。

等到电影上映,观众发现迪士尼没有说谎。

整部动画采用中国水墨画的飘逸灵动做主题,又融入了西方动画的写实和凝练,开篇就透出浓浓的中国风。

木兰见媒婆时写在胳膊上的“三从四德”小抄,是那个时代中国女性社会地位的完美体现。

而迪士尼动画的特色标配——插科打诨的神助攻,在《花木兰》里与花家列祖列宗的神灵和家族的守护神完美融合。

守护神木须在老祖宗的指令下协助木兰一路过关斩将,承包所有笑料的同时也把中国人对先祖的信仰体现得淋漓尽致。

更不用提木须的形象还是一只小龙。

对国外观众来说,“龙”的形象是他们脑海里最“中国”的图腾之一。

算盘、折扇、象棋、舞狮等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在影片中的出现也恰到好处,不显突兀。

对这部真正的中国元素动画,迪士尼可谓下了血本。

为了使影片的东方风情更加鲜明,迪士尼派出一组创作团队远赴中国考察和研究。

北京、大同、西安、洛阳等文化古城的博物馆、美术馆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开篇的长城和烽火台,就是他们亲临嘉峪关感受长城的壮美、并收集了大量资料之后的呈现。

点击阅读原文
本新闻转载自:搜狐网 | 作者:

继续阅读

      城市生活网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城市大全 | 连锁品牌网 |
      CopyRight(C) 2003-2024, I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6053553号-3